A、表面處理
混凝土基面處理:應選用打磨機進行表面處理。對打磨機處理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輔助處理。對路面暴露出來的坑洞等缺陷需進行適當修補。
鋼橋面基面處理:選用全自動無塵拋丸設備進行表面處理。
B、設置施工邊界
基面處理并打掃清潔后,采用膠帶分區,圈定施工區域。
C、膠粘劑配比與攪拌
膠粘劑A,B組分按規定的配比放入容器,用手持式攪拌設備攪拌,攪拌頭須為螺帶式葉片。攪拌速度應為300-400轉/分鐘,須攪拌3-4分鐘。
D、攤鋪第一層膠粘劑
將攪拌均勻的膠粘劑傾倒于施工區,采用橡膠齒耙對膠粘劑進行攤鋪,鋪滿整個施工區域。膠粘劑用量為1.0~1.2kg/㎡,按攪拌膠的重量除以施工面積來控制。
攪拌后膠粘劑的有效使用時間為15~30分鐘。攤鋪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時間,避免環氧由于初凝而失去活性。
E、撒布第一層骨料
將膠粘劑刮涂均勻并自流平后5-15分鐘后開始撒布骨料,將骨料用專用噴撒車或人工的方式均勻撒布在膠黏劑上,直至膠粘劑劑被骨料完全覆蓋,不得有漏撒、撒布不均勻等現象。當有膠粘劑滲透過骨料時,繼續覆蓋,直到撒布面無膠滲出,使骨料與膠粘劑充分結合,且密實。骨料撒布量為不少于5kg/㎡。
F、回收骨料
待鋪裝層固化3-4小時后,可使用清掃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對浮粒進行回收清掃,并采用高壓無油壓縮空氣吹除表面浮粒。
G、攤鋪第二層膠粘劑
將攪拌均勻的膠粘劑傾倒于第一層骨料上,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用量為1.3~1.5kg/㎡, 參考工序D
H、撒布第二層骨料
骨料撒布量為不少于5kg/㎡,參考工序E
I、取出膠帶
在膠粘劑初步固化并失去流動性,強度尚未完全形成時人工取出膠帶。以防止膠粘劑完全固化后,膠帶與樹脂膠凝固在一起污染分界面。收殘余骨料。
J、回收骨料 參考工序F
K、開放交通
待全部工作面施工完畢,即可撤除所有警示工具及設備,開放交通。